Group photo at the Digital Culture Development Forum Group photo at the Digital Culture Development Forum

學者業界在香港浸會大學談文化出海:數字技術改變傳統文化交流模式

2025年6月13日

當前,數字技術正在重塑文化傳播範式,粵港澳大灣區也正加速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,在此背景之下,2025灣區數字文化論壇於6月12日在香港浸會大學(浸大)舉辦。

本次活動由浸大創新、轉化及政策研究院主辦,騰訊戰略傳播中心支持。浸大暫任首席創新總監劉樂庭教授為論壇致開幕辭。浸大創新、轉化及政策研究院助理總監(創業)陳銳文先生,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向勇教授,騰訊戰略傳播總監廖芳莉女士,中國藝術研究院支菲娜教授,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教授,深圳大學全球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常江教授等來自香港、澳門及內地的學界、業界代表圍繞「數字技術與跨文化協同」展開深入探討。論壇最後,浸大創意藝術學院副院長蔣崴博士對整場研討進行了總結。

在與會專家看來,在數字時代,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重塑全球文化交流,科技與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加速文化產業的創新。數字平台以優質內容成為海外用戶搭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,更培養了全球Z世代青年群體獨具特色的數字文化。

數字技術:中國遞給世界的一張「新名片」

今年年初,DeepSeek以低算力需求實現高性能推理,引發全球廣泛關注和討論,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中國在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領域的創新。不止Deepseek, 騰訊混元、阿里千問不斷升級基礎模型,在Chatbot Arena等全球權威模型評測榜單上同樣不斷刷新排名,位居全球第一梯隊。

數字技術不僅僅是科技,更重構了文化產業,成為數字時代下全球交流的“通用語言”。陳銳文先生在發言中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下的文化產業創新,指出人工智能與藝術創造存在無限可能。浸大利用人工智能已經在電影、知識產權保護等多個領域進行了實踐。浸大希望運用香港的優勢,推動更多AI與文化科技融合,助力中國數字技術與文化通過香港走向國際。

向勇教授在主題演講中聚焦數智時代的「審美智能」,介紹了其團隊在計算藝術與AI美育領域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成果。團隊正在建設「洛神賦 ─ 中華美學基因庫」,以AI大模型解碼飄逸、沈鬱、空靈等中華美學元素,通過智能創作體、審美語料庫和中華文化IP智能共創工程三個階段的研發與應用,旨在打造一個新時代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」的東方生活美學賦能平台。

廖芳莉女士認為,在人工智能被廣泛討論的當下,數字科技已經逐漸成為中國全球對話的「新語言」,重構人類文明交流的技術底層邏輯。不同文明間的「對話鴻溝」,也正在被數字技術與平台搭建的“數字橋梁”逐漸彌合。而數字技術這張「新名片」,亦將進一步增進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合作,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。

數字平台拉動內容出海促進全球文化交流

近年來,以網劇、網文、網游為代表的中國文化出海「新三樣」,正在國際市場取得亮眼的表現,並逐步形成產品、技術和投資三位一體的雁陣優勢。

支菲娜教授指出,當前中國文化出海呈現數據指標持續攀升、內容質量不斷升級、產業規模穩定擴容的多元向好態勢。中國數字企業憑借技術優勢與廣泛應用場景,已成為推動「新三樣」海外傳播的核心力量,為優秀中華數字內容出海提供關鍵引擎支撐。

常江教授以閱文集團為案例,梳理了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的三個階段。第一階段是中文作品翻譯出海,借助AI翻譯,讓中國網絡文學觸達更多國家,開啓海外用戶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;第二階段聚焦培養當地原創作品,以中國文化融合本土元素孕育創作,借文化雜糅構建第三文化空間,深化交流;第三階段是打造「IP+」模式,以網文為基拓展劇集、漫畫、文旅等新產業,踐行「思考全球化,行動在地化」理念,推動產業多元發展,為數字青年文化國際傳播提供思路。

數字賦能青年文化交流 香港要當好「超級聯繫人」

在劉成昆教授看來,數字技術打破了時空邊界的「文化橋梁」。過去,文化交流受限於地理距離、語言障礙和傳統媒介的門檻。而今天,一塊屏幕、一個APP,就能讓青年與世界對話。數字賦能不僅改變了交流形式,更重塑了文化傳播的權力結構,讓青年文化交流從「單向輸出」到「多元共創」。

劉教授指出,要讓青年成為數字時代的「文化船長」, 在數字空間積極進行文化創新,將不同文化元素融合,創造新的文化形式、推動文化發展。通過數字平台跨越文化差異,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青年交流,成為文化交流的橋梁。

作為數字時代的原住民,青年是數字平台的核心使用者,也是創新和傳播的主要力量。今天,面向青年為主的數字平台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和快速迭代的局面,香港在這其中的角色值得我們深入探討。

劉樂庭教授在致辭中表示,探討數字技術驅動下的跨文化協同與青年創新力,不僅切中了時代脈搏,更體現了我們對未來文化傳播與青年發展的深度思考。近年來,浸大積極響應國家「十四五」規劃和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、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戰略定位,聚焦創新創業、技術轉化與政策研究三大板塊,推動學術成果與產業、社會需求的深度對接。

在陳銳文先生看來,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關鍵「超級聯繫人」,在推動中國數字技術和文化出海中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憑借國際金融、貿易中心的地位,香港能為內地數字技術企業搭建起高效的商業化出海通道。

通過匯聚全球資本、人才與資源,香港亦能幫助內地技術項目快速對接國際市場需求,加速技術成果的海外轉化。與此同時,香港國際化的傳播環境與多元文化背景,可以協助內地數字內容,更精准地觸達海外受眾,助力「數字華流」在全球範圍的傳播。香港作為「超級聯繫人」,則能在技術與文化出海中發揮獨特的橋梁作用。